秋季氣溫不斷下降,濕度下降,晝夜溫差最高可達10-15℃,致使通風不好把控,容易造成舍內環境不穩定,引發呼吸道等各種條件下疾病,甚至會繼發禽流感疾病等烈性傳染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舍內環境
通風管理要看雞舍的房屋結構、風機設計模式,進風口的位置決定了通風所采取的方式,不論是橫向通風還是縱向通風,通風管理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實現雞舍要求的目標溫度值,使舍內風速均勻,空氣清新,為此,養殖戶應采取以下正確的通風手段。1、提前對雞舍密閉性、風機排風量、進風口導流板角度進行檢測與校對,如出現設備改造等現象,場區或棟舍之間需要進行差異化管理。2、了解該地區的天氣變化規律,總結本場區歷史通風參數,每年同一地區同一季節的氣候條件存在差異、且差異不大,可查找、分析本場區的歷史外界溫濕度與雞舍內環境以及雞群各項指標的關系,并在綜合雞舍飼養量、雞群日齡的基礎上,選擇最佳的通風參數設置作為今年通風數據的參考值,提前做好通風參數的調整,包括開啟風機的數量與進風口的大小、風速、風的走向等。3、根據外界溫度的變化,設定一天中不同時間段的舍內目標溫度值以及夜間的最低溫度值,以減少晝夜溫差。同時隨著外界溫度的降低,為了使雞舍夜間溫度與晝夜之間的溫差相對恒定,向冬季過渡,最低值的確定應遵循逐漸下降的原則。4、參數設定后,現場觀察雞舍的空氣質量、風的流向、晝夜溫差和呼吸道情況,以及從大數據監管平臺觀察參數對產蛋率、耗料、雞群的健康是否產生影響。綜合評估后再調整,使用自動溫控系統,隨時調整風機和溫度,保持舍內溫度、風速的均勻,不留死角,以達到舒適的內環境條件。

智慧農業大數據控制中心
秋季也是各種疫病的高發期,要堅持雞舍帶雞消毒制度。消毒工作一般在氣溫較高的中、下午進行,要不留死角,尤其是進風口處,不過要注意消毒藥交替使用,防止產生耐藥性。伴隨自然光照逐漸縮短,養殖戶應該及時延長光照時間,保持光照時長穩定得當,強度均勻適宜,保證蛋雞的正常生理活動。隨著溫度下降,為增強雞群抗應激能力,要調整飼料配方,保持雞群具有良好的體質,同時要防止濕度過大,導致飼料霉變。

雞舍設備
總之,在雞舍的日常管理中,過渡季節是最不容易掌握和檢查的,但只要我們掌握通風原則與要點,利用好通風和環控系統,就能最大限度保證雞群的健康,讓我們在養雞行業可以勇往直前!